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本报记者 张梦旭 邢 雪 马 菲
妇女是为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促进全球男女平等、球妇实现妇女全面发展是女事成都市某某机械售后客服中心共建共享美好世界的重要目标。近年来,展贡中国在实现自身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献中同时,始终以负责任大国担当深化南南合作,国力增进南北对话,为全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妇女事业支持力度,球妇通过实施民生项目、女事加强能力建设、展贡参与国际维和等行动,献中积极创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国力国际环境,为全球妇女事业作出重要贡献。为全
民生项目,球妇改善妇女生存环境
“菌草成就了我们的女事梦想。”去年6月,在世界贸易组织第九届促贸援助全球审议大会“粮食安全”主题分会上,来自斐济的成都市某某机械售后客服中心塞鲁瓦伊娅·卡布卡布动情讲述中国菌草改变她与当地妇女命运的故事。曾经,卡布卡布和村民们只能“靠天吃饭”。中国专家带来菌草栽培技术后,她的家庭收入显著提升。在卡布卡布的带动下,20余名当地妇女也加入这一项目,迈出经济自立第一步,她本人也当选为斐济蘑菇种植者协会主席。
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菌草项目援助和技术培训,中方已帮助100多个国家的妇女实现就业。“菌草之父”林占熺的女儿林冬梅,多次赴非洲、大洋洲等地,手把手传授菌草技术。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费雷达·科拉罗姆在林冬梅的帮助下,从靠售卖野菜补贴家用的贫困农妇,成为熟练掌握菌草种植、加工全流程的“土专家”。科拉罗姆创办了自己的菌草菇农场,并与中国专家一起,培训了1500名当地妇女、青年和残疾人,让技术红利从“一户受益”变为“一片致富”。
妇女们采收的不只是蘑菇,更是靠技术吃饭的底气。“在我参与援助发展中国家的过程中,遇到过许多像科拉罗姆这样的女性。”林冬梅说,“通过菌草技术赋能,不少失业妇女、残疾妇女成长为会长、企业家和科技人员。”
从实施“妇幼健康工程”“快乐校园工程”等民生项目,到通过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支持东南亚国家妇女参与农业技术应用和产业链发展,再到利用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在20余个国家开展妇女领域项目……中方以一系列务实举措,积极助力发展中国家改善妇女生存发展环境,支持她们实现自立自强。
能力共建,激活妇女发展潜能
8月,老挝万象“天才妈妈友谊工坊”里温情满满。16名当地妇女围聚在几名中国老师身旁学习手工编织技艺。手指翻飞间,一根根普通竹条变成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的精巧托盘。“第一次握着编织刀时,竹条总在掌心打滑,连最基础的编法都磕磕绊绊。”来自万象省的学员苏达蓬说,在中国老师的帮助下,她不仅学会了原材料甄选、工具使用、编织技法等,更打开了创业的新思路。“我要把这些宝贵技能带回村寨,教会更多姐妹,让大家靠手艺实现家庭增收。”苏达蓬说。
这份改变,源于中国团队对当地需求和培训实际的精准对接。来自中国贵州的竹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田雅嘉把复杂的传统纹样拆解为“穿、绕、压”3个步骤,3天里手把手示范12道核心工序,还录制教学视频供学员课后复习。来自广西的藤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连将结合老挝妇女的操作习惯,反复琢磨后将传统金属编织刀改良为木质刀柄,降低了握持难度。最终,16名学员成功完成128件作品,其中30件销往中国云南,为她们带来了人生中第一笔“手艺收入”。老挝妇联主席阿丽·冯诺本坦说:“中国的培训项目真正符合老挝妇女最迫切的需求,让她们凭借双手创造价值、赢得尊重,这是对性别平等理念最生动的实践。”
近年来,中国持续深化妇女能力建设国际合作,搭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培训体系。在北京建立全球妇女发展合作交流培训基地,量身打造不同内容的妇女赋能项目;与15个国家合作成立中外妇女培训(交流)中心,将课堂从会议室搬到社区工坊,让培训更接地气、更见实效;专门立项实施全球发展倡议下妇幼健康促进研修班、“发展中国家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研修班——妇女儿童专题”等100余期培训项目;开展女性领导力与社会发展学历学位项目,累计培训近4000名妇女领域优秀人才……来自卢旺达的女性官员露丝在参与中方组织的妇女创业创新培训项目后表示,中方组织的培训不仅是技术传授,更为发展中国家妇女搭建了“靠技能立足”的路径,这种“授人以渔”的实践能真正帮助女性打破发展局限。
和平守护,彰显女性独特作用
“和平不仅是停止枪声,更是重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信任。”中国第二十三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医疗分队的高妍,身兼妇产科医生、民事官员、性别官员与新闻官员多职。在一次女性专场义诊中,她接诊了一名怀孕4个月的村民。因战争和经济压力,这名孕妇此前从未接受过产检。高妍不仅为她做了全面的超声检查,还耐心讲解孕期护理知识。当屏幕上第一次出现胎儿心跳的画面时,孕妇激动得热泪盈眶。检查完后,她抱着高妍反复说着“谢谢”。这个温暖的瞬间,是中国女军人在维和任务中传递关怀与希望的真实写照。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妇女、和平与安全第1325号决议的积极落实者,中国始终支持妇女参与冲突预防、和平谈判与家园重建。自2006年中国派出第一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以来,一批批中国女性维和人员奔赴战火前沿:她们有的在雷场扫雷排爆,为当地民众开辟“安全通道”;有的在手术室争分夺秒组织抢救,守护每一个生命的希望;有的深入社区开展妇女儿童保护工作,用耐心与共情传递关爱;有的在指挥岗位统筹协调,以专业能力展现担当。2020年国际维和人员日,中国赴黎维和女军官辛源荣获联合国军事性别平等倡导人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军人。时任联黎部队司令德尔科尔评价:“这是对她在艰苦危险的扫雷工作中体现出的专业敬业精神的肯定和褒奖,她是联黎部队全体女性维和人员的优秀代表。”
在刚果(金),中国维和医疗分队与驻地布卡武市国际SOS儿童村结成对子,女官兵们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作“中国妈妈”。在维和行动中,中国女性维和人员的贡献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她们以细腻的沟通力、共情力,增强了当地民众尤其是妇女与儿童对维和行动的信任;女性视角的融入,让冲突预防、社区融合与家园重建工作也更贴近实际需求、更具人文温度。中国有维和女官兵1200余名、维和女警100余人次参与医疗保障、联络协调、扫雷排爆、巡逻观察和促进性别平等、妇女保护等工作。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还专门发起高级女性人才培训项目,为联合国维和行动培训、储备女性指挥官。
从技术帮扶到能力培训,从支持妇女赋能项目到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始终以务实行动和开放姿态促进全球妇女事业向前发展,缩小各国妇女发展差距。未来,中国将继续携手各方共促妇女事业包容性、可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薛丹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11日 02 版)
(责任编辑:焦点)
-
刚死不久的螃蟹,还能吃吗?2025-10-06 23:41:34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张令旗 ...[详细]
-
5月22日,上海歌剧院排练厅里,著名指挥家、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带着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排演普契尼经典歌剧中的十一首咏叹调和二重唱。5月25日,在辰山草地音乐节上,徐忠将执棒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与特邀歌唱 ...[详细]
-
当你在机场、火车站、地铁站、图书馆、电影院和商场等公共场所看到过挂着AED字样的器材,你是否知道,这是一台能够“救命”的装置?AED全称为自动体外除颤仪,是一款可供非专业医务人员在经过简短培训后使用的 ...[详细]
-
绿荫蔽日,夏花烂漫。盛夏风光明丽灿烂,是出行游览的黄金时节。近日,各地文旅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更为多样的休闲娱乐,释放了巨大的消费潜力,为夏日经济注入了 ...[详细]
-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10月6日,张家界天门山景区发布情况通告:10月5日18时40分,天门山索道线路1号段市区至中站)突发电气通信故障,景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启应急驱动,缓速运行。同时,景区调度客 ...[详细]
-
转战“插混市场”,雪佛兰推出15万级插混SUV,靠它能翻身吗?
10-20万价格区间的SUV市场,可以说是国内车市的兵家必争之地,它几乎可以说是最能代表国内消费者普适性需求的细分市场了,在此市场类的车型选择也几乎是最多的。如今,这一价格区间内的传统燃油SUV,已经 ...[详细]
-
巴黎奥运会上,运动员将在怎样的领奖台上领取属于自己的奥运奖牌?巴黎奥组委23日公布了答案。本届奥运会的领奖台设计以埃菲尔铁塔的金属网格结构为灵感,主体颜色为简约大气的灰色与白色,采用木材和100%再生 ...[详细]
-
据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报道,日本航空公司今天5月23日)发布消息说,当地时间今天早上7点半左右,一架搭载328人准备飞往新千岁机场的日航客机与另一架日航客机在羽田机场停机坪发生机翼碰撞事故,所幸没有 ...[详细]
-
原标题: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当地时间10月9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László Krasznahorkai,“以表彰 ...[详细]
-
自2012年在纽约外百老汇首演,摇滚音乐剧《谋杀歌谣》以其独特的情感叙事和音乐魅力,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观众。在此后被引进中国的7年间,中文版《谋杀歌谣》经历了7轮改编。从传统镜框剧场,到酒吧微醺版,再到 ...[详细]